9月28日~30日,我园开展了以早期阅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执教的是中班,内容为《谁是好孩子》。这个故事讲述了三只小猴在乘车、让座时表现出的不同表情与行为,这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的,因此很容易让中班孩子接受,通过观察以及在共同讨论中领会并判断出谁是好孩子,哪种行为是值得进修的。这对是非道德观逐渐形成中的中班孩子来说,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在课题导入部分,我请幼儿把平时的乘车经验进行交流,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幼儿不能够很好的领会与表达,由于,他们没有积累“乘车经验” 。接着,我请幼儿观看《谁是好孩子》PPT课件,由于课件的制作不是很完美,也就直接影响了幼儿进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想,今后对于课件的操作及使用上还有待于进步,时代在向前进步,我们的技术也需要更新。
在课中的第四环节—教师带幼儿点读故事部分,我采用的技巧是:教师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接着让幼儿传阅小图书,平时像这种形式很少操作,因此幼儿对看小图书的兴致都很浓,效果较好。最终我设计的是—故事务景表演,幼儿都非常乐意来表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直至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们都乐呵呵地对我说:“徐老师,那等我们吃饭后继续做这个游戏吧!”
虽然课中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我们教师选材就要多侧重于材料的适用性及趣味性,这样,孩子才能在玩中学到聪明、体验活动带来的高兴。
通过集体阅读活动,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进步需要,找寻适宜的切入点,让幼儿通过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促进自主阅读觉悟与能力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