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郊区荫营镇的老照片 阳泉:千年荫营古镇 南北非遗汇春潮 阳泉市郊区荫营中学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郭卫卫)零下十余度的寒风中,岭南少年的彩槌击破北国冬日的凛冽,山西铜镲的铿锵应和着潮汕英歌的鼓点,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非遗对话在太行山脚下千年古镇的青石板上迸发。

2月9日,拥有千年历史的阳泉市郊区荫营古镇以“非遗闹红火儿”为主线,在青石巷陌间铺陈开一幅南北文化交融的新春版《清明上河图》,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时空折叠的奇观中,感受到中国南北非遗交融的民俗年味。

荫营古镇的街道两旁张灯结彩,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随着一阵阵喜庆的锣鼓声,民俗游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一支支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队伍,手持彩旗、锣鼓,沿着古镇的青石板路缓缓行进。队伍中既有本地的传统民俗表演,如舞狮、舞龙,也有远道而来的南方非遗项目——潮汕英歌舞。

由多名少年组成的潮汕英歌队踏着“醉槌”步法破阵而来,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激昂的音乐节奏,瞬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彩绘脸谱在零下10多度的寒风中蒸腾着热气,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饰,手持英歌棒,随着鼓点起舞,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这一独特的南方非遗项目,在荫营古镇的“舞台”上与北方的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交相辉映,展现出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在北方看到英歌就像遇见老乡!”在广东居住,回乡走亲访友的陈先生举着冻红的手拍摄vlog,“但他们的双槌击打节奏比原乡更快,融入了山西梆子的韵律,真的很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们不仅可以观看表演、欣赏手工艺作品,还可以亲身体验剪纸、泥塑、古装拍摄等多元素“新春互动”。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不仅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杰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南北非遗突破地域局限汇聚在一起时,传统年俗也正进化为更具生活力的文明形态。据悉,春节期间的阳泉市郊区荫营古镇人数再创新高,预约特别火热。可见,中华杰出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带来的经济效能,正在这个曾经依赖煤炭的山城悄然萌发。

  • 来源:黄河新闻网阳泉频道
赞 (0)
版权声明